日前,我校被中国环境文化教育专家委员会授予“2021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这是我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取得的国家级荣誉称号。

我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广西林业局、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治区特色高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国家职教示范集团)、自治区文明校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普基地、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第一批节水型高校、柳州市生态林业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第一个以“生态”命名的高职院校,我校始终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凝练学校标识凸显生态理念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40年,学校所在地沙塘镇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农都”培养了两岸三地的农业部长等大批农林业人才,到1956年独立设置林业学校。一路走来,从全国重点中专校升格到区级高职示范校、双高校,始终坚持以林业为主,逐步构建了以“生态技术为龙头,以工程技术为主体,以管理和服务为两翼”的专业体系。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内涵发展不断丰富,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提高,凝练了“树木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校精神;形成了“立德树人、服务发展、生态风格、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还形成了生态校歌、校树、校花等生态文化标识:校歌《林钟》,是共和国首任林垦部部长梁希作词“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校树是黄花梨;校花是桂花。此外,学校的校徽、校旗等文化视觉标识都彰显出生态特色,引领全校师生成为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打造景区校园突出生态特色
我校校园环境美,百年古树成群,四季鸟语花香,多年来一直坚持生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一是打造3A景区校园。学校有以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马君武先生名字命名的君武森林公园,公园创建之初由马君武之子马保之先生主持工作长达8年之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生态造林绿化工作。校园位于公园,公园即是校园,校园建设和君武森林公园融合一体,并荣获“国家3A旅游景区”及“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二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学校所在地柳州北部生态新区,位于柳江之畔,周围环境集丘陵、柳江、森林、农田、水塘、草地于一体,素有柳州之肺的称号,森林覆盖率达85.5%,具有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拥有29个森林景观型,特别是1943年营造的马尾松林景观,为全广西最古老和罕见的人工林景观,生态环境优美,真正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学生实习实训及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三是打造科普研学基地。学校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专业科普特色,多年来,一直是柳州市中小学生的科普研学基地,每年都有上万人次的中小学生来学校研学生态文化,对普及和推广生态文明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重构专业体系践行生态文明
学校充分挖掘专业的潜在育人文化,将生态文化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在专业设置上,我校的传统专业是林业技术,近年来重构专业群,丰富了园林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构建了以“生态技术为龙头、以工程技术为主体、以管理和服务为两翼”的专业体系。目前设有林业工程学院、园林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与交通管理学院、生态环境保护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53个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优质和特色专业11个,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0人。为了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品牌,学校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室和“两山”理论研究院,专门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编写校本生态文明教材,将生态文明思想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1学分,16课时,切实体现专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专业化的办学特色。
学校学生依托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比如举办了以“关爱野生动植物,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爱鸟周系列活动,承办了“柳州市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论坛”等。此外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生态科技支农志愿服务,为当地群众带去中草药病虫害防治、现代林农技术、林农知识宣讲等生态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生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审核:党委宣传部 张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