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6日,我校“瑶花开出幸福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团来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瑶花开出幸福来”为主题的瑶族聚居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调研实践活动。
趣味“推普”,打造民族团结精品课程
“同学们,大家早上遇到很多小朋友应该怎么打招呼呀?”“大家早上好!”“嗯,很好!那么‘好’这个字如何才能发好音呢?”“它的小尾巴要翘起来!”孩子们在普通话艺术老师的带领下,积极踊跃地举起稚嫩的小手,参与到“趣味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现场家长们站在门外,也纷纷为孩子们的聪明点赞!通过开展互动式的普通话宣讲活动,让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从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志愿服务实践队普通话艺术老师在教瑶乡小朋友学说普通话
搭建桥梁,建设“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我校实践队以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林秀小学举行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林秀小学进行结对帮扶。计划开展长期结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为结对儿童举办特色课程、课业辅导、素质拓展、爱心陪伴等活动,并探索高校与结对帮扶基地长效机制,帮助民族地区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志愿服务实践队师生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林秀小学师生为“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揭牌

志愿服务实践队师生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林秀小学师生合影
“瑶族舞香龙”,传承民族地区非遗文化
“瑶族舞香龙”是金秀大瑶山过年期间的一项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实践队员们来到忠良乡车田村高田屯,对该地的“瑶族舞香龙”非遗文化进行调研。香龙由竹篾扎成龙头龙身,稻草捆扎成龙,看起来十分威武。“瑶族舞香龙”非遗传承人周育庆带领着队员为大家表演了这项民俗活动。香龙舞起时如蛟龙出海,蜿蜒腾跃,翻江倒海,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实践队员们随后便跟随着村民学习,经过悉心指导,大家也将“香龙”挥舞了起来,获得了现场村民的阵阵掌声。“香龙”寓意着丰收、吉祥,通过实地体验民族非遗文化,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青年文化自信。


志愿服务实践队在调研体验特色民俗活动“瑶族舞香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生态青年勇挑时代重担,深入偏远瑶乡,推动民族团结政策深入人心,助力民族地区发展,让大山里的“瑶花”开出“幸福之花”来!
审核:党委宣传部 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