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27日,生态环境保护学院组建“‘耕地国宝’同守护,良田沃野绘新卷”基层服务践行团,围绕《横州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汇编》项目要求,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广西横州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先与横州市土肥站站长杨剑围绕耕地质量与茉莉花适宜性评价进行座谈。杨剑详细介绍了横州市耕地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并重点讲解了茉莉花对土壤的特定要求以及土肥站如何通过技术支撑助力茉莉花产业发展。随后,团队联合土肥站技术人员,与榃汶村村委干部开展座谈交流,聚焦耕地利用及产业发展。榃汶村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正通过规模化种植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双方深入探讨了种植平衡等关键问题,并与村委共同签署了耕地保护承诺书,以实际行动守护“耕地国宝”。

7月20日至22日,超强台风“韦帕”逼近。得知部分花农仍有茉莉花未及采收,实践团迅速响应,积极参与抢收行动。成员们分组协作,高效采摘,并成功将鲜花运送至市场,协助完成分装等工作,为花农保住了宝贵的收益。这场台风来临前的“茉莉保卫战”,不仅是一次及时的爱心助农,更是生态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奉献,在风雨中守护住了横州的“致富花”。

针对茉莉花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痛点,实践团确立了“以技术破题,用仪器赋能”的方向。联合土肥站技术人员,团队在校椅镇中华茉莉园开设了“田间课堂”。成员们围绕土壤、植物养分速测仪的操作规范、数据读取方法及结果应用等内容,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花农进行细致讲解与实操指导,有效提升了花农的操作能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实践团还先后走访了莉香茶业集团、中华茉莉园和横州茉莉极萃园,深入调研茉莉花茶全产业链。在莉香茶业,通过参观博物馆、体验制茶工艺、参与座谈交流和品鉴特色茶饮,团队深入了解产业现状,思考非遗传承路径。在中华茉莉园,学生们见证了产业迅猛发展态势,了解到园区提供的统一管理服务保障了产品优良品质,其作为旅游热门地也体现了产业延伸的多元活力。在茉莉极萃园,各展区让成员们系统学习了产业历程、产品矩阵和精深加工流程,亲手制作手工艺品更深化了对全链条发展模式的理解。此行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乡村产业的蓬勃活力,坚定了投身乡村建设的信念,也为未来助力产业绿色升级积累了智慧。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广西生态职院学子以“守护耕地国宝”为使命,深入横州乡村一线。他们通过专业座谈筑牢耕地保护意识,在台风中抢收彰显青春担当,开设田间课堂以技术赋能花农,并深度调研产业链条汲取智慧。活动不仅将“大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深化了服务“三农”、建设乡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助力茉莉花产业绿色升级和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林维奇,文/熊曦柳、刘冬冬,审核/覃源、安平、梁必玉)